题干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朱元璋时,相继设立四辅官与殿阁大学士,帮助处理政务。至成祖“特简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阔,参预机务。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宣宗时,设立制敕房、诰敕房等机构。制诰二房主要服务于内阁所主持的有关政府所有机密文书的眷录、保管工作。“于中外奏章,许用小票墨书,贴各疏面以进,谓之条旨,中易红书批出”。但出于权力制衡的需要,宣宗培植宦官势力,赋予司礼监太监批红权,所有奏章除御笔亲批外,余皆由太监分批,以“批红”牵制“票拟”。司礼监和内阁地位平等工合作、相制相维,促使明代后期影响巨大的监阁体制框架的正式定型。

——摘编自田维佳《明代内阁的发展演变与皇权的关系》

材料二 明清农业较之前代的发展相比,在农作物品种的增加,多种经营方式的推广方面,则有比较突出的成就。自明朝中期起,高产作物玉米、番薯、马铃薯自海外传入中国,它们不仅单位亩产量大,而且适应性强,不与五谷争地。明清时期,棉、麻、桑、茶、甘蔗、蔬菜、果木等的种植日益广泛,产品大量流入市场。但是清朝人口猛增,人地矛盾更加突出,经营规模进一步狭窄,牛耕普及程度逊于前代,即使在地力尚算肥沃的江南地区,精耕细作越来越偏向“多劳”倾向,陷于劳动力过量投入,结果是略有增长却没有什么发展的“糊口小农”经济。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第二版)》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明朝内阁制的发展变化养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农业发展的特点并分析明清农业经济发展难以突破“糊口小农”经济的原因。
上一题 下一题 0.65难度 材料分析题 更新时间:2019-04-08 07:44:0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