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编自《宋代民间手工业高度发展原因探析》等
材料二 为使战时后方工业迅速形成生产能力,国民政府对民营工矿业采取扶持措施和优惠政策,先后颁布了《非常时期工业奖助暂行条例》《奖励工业技术暂行条例》等。为保护厂矿机器设备免遭日机轰炸,工矿调整处采取疏建办法,规定凡制造工作能分开者另设分厂,设备能在洞中使用者,可开凿山洞,移内工作。并设立疏建贷款,在疏建技术上给以指导。为帮助内迁厂矿复工或新建厂矿尽快开工,政府对其贷款总计达2003万元,从民国二十八年到三十三年,经济部工矿调整处供应给民营企业的五金、化工、电气等器材、原料总值约5.63亿元。还制定“技工招募法”,到各地招募技术员工,至民国二十九年,已招募技术员工达12164人。此外,还开设了各种训练班,训练新技工。——摘编自史仲文、胡晓林《中国全史》
材料三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民营经济成为中国增长最快、贡献越来越大的经济成分。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私营企业在第三产业的分布就已经开始超过在第二产业的分布,两者的比重形成明显的“剪刀”状态。大型的民营企业却依然集中于第二产业,比如轻纺业、建筑业中,民营企业在全国500强中的总数都在上升。这也说明,大型民营企业完全可以在市场竞争充分、比较优势突出的第二产业显示出竞争优势。——摘编自王鸿谅《民营经济:转型与升级》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促进宋代民间手工业发展的有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