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孟子对于农商一列平视从无重农抑商之主张。孟子以前之政治家,大多亦无重农抑商之主张,有此主张并实行此种政策者,始自商鞅。自此视农为“本富”商为“末富”所谓“崇本抑末”之思想,渐成为中国流行的经济思想。

——李剑农《中国古代经济史稿》

材料二 汉文帝变“抑商”政策为“惠商”政策。下令“开关梁,弛山泽之禁”。这些措施实行后,出现了“富商大贾周游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的隆盛局面。人民可以进入山泽自由樵采、捕捞,以补助生活。但文、景时期,抑商政策中之“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的规定一直未取消。
材料三 随着西汉社会经济的发展,商人势力迅速膨胀……严重影响中央财政收入。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令“初算缗钱”,向工商业主、高利贷者征收资产税,并处罚隐瞒资产或申报不实者。后又下令“告缗”,鼓励民众告发不如实申报的商人,结果“商贾中家以上大氐破”。

——邱树森、陈振江《新编中国通史》

(1)指出材料一中孟子和商鞅对“农商”的态度。商鞅持此主张是基于什么认识?有何具体背景?
(2)据材料二,指出汉文帝“惠商”政策的做法和成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战国至汉文帝统治前“抑商”政策的主要目的及其经济后果.
(3)指出材料三中汉武帝采取的措施及其目的。结合所学知识,为实现这一目的,汉武帝还有哪些举措?
上一题 下一题 0.65难度 材料分析题 更新时间:2019-05-06 07:23:0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