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公然提出“富国贫民”论,即“上藏”和重征赋税。他甚至要求剩余的粮食必须集中在国家手中,农户除留下一定口粮外,不得有任何剩余。他主张“不农之征必多,市利之租必重”。桑弘羊是西汉著名理财家,他认为从经济上巩固封建中央专制主义政权,必须采取赋税改革措施,包括在全国推行酒类专卖、盐铁官营、统一铸币、平准等,力图由中央政府完全控制生产和流通领域中的经济权益,使封建国家财政收入得以充分保证。自此以后,重农抑商、经济干涉主义成为两千年里贯彻始终的封建社会正统赋税思想。宋代,由于工商业迅速发展,商品经济走向繁荣,人们开始质疑“贵义贱利”的传统赋税思想,提倡讲求财利。于是,国家较以前朝代放松了铁、盐、茶、酒等物品的专卖权。但在“摧抑兼并”的政治口号下,以后的朝代国家仍然继续实行经济干涉主义,推行一系列专卖和垄断财利政策。
——摘编自聂慧丽《中国古代农业赋税思想及演变》
材料二 晚清财政税收结构对比表(单位:两)

注:厘金制度创设于1853年,它的产生与镇压太平军筹饷直接相关,属于商品流通税性质。
——摘编自邓绍辉《晚清赋税结构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中国古代赋税政策的思想并简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晚清财政税收结构的变化及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