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民间以银交易,从金朝开始盛行;元朝实行宝钞制度,曾以银为钞本,在对外贸易中使用白银。明初禁止民间使用金银交易。从洪武至洪熙时期(1368-1425年),明朝发行了大量宝钞,作为法定流通货币,此间的民间交易以宝钞为主。但政府发行宝钞无本无额,有出无入,不兑现钞,造成民间交易中拒用宝钞的现象不断增多。由于当时铜的匮乏,白银逐渐成为民间交易的重要货币。宣德(1426-1435年)以后,民间交易多为银钞混用;正统(1435-1449年)初,征“金花银”实行田赋货币化,“弛用银之禁”,于是出现了“朝野率皆用银”。

——摘编自万明《晚明社会变迁问题与研究》

材料二 十五世纪以后,欧洲出现一些比较大的金融信用机关,如1409年成立的圣乔治亚金库,1587年成立了威尼斯利雅图银行,1609年成立了阿姆斯特丹银行等,它们不但替商民估定并兑换钱币,而且供给一种存款的便利,于收到各种钱币之后,折合成标准货币记在账上,并且利用存款来作放款。中国明朝万历(1573-1620年末年),钱庄不但可以兑换铜钱和金银,而且积极的揽作放款,对顾客供给签发帖子取款的便利。不过同欧洲中世纪的银行比较,中国明末的钱庄不但规模小,营业范围也小,存款业务没有进展,放款也是个人间的通融,数目不大,多供消费。

——摘编自彭信威《中国货币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货币变化的趋势,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朝钱庄与欧洲金融机关的共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各自的影响。
上一题 下一题 0.65难度 材料分析题 更新时间:2019-06-05 08:27:2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