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我国城镇人口由1843年的2070万人,至1893年增至2350万人,从占总人d的5.1%上升为6.6%。至1949年增至5766万人,从占总人口5.1%上升至10.6%。从"五口通商”始,至甲午战争前,全国通商口岸34个,这些口岸一般是被迫开放的。中国各地工厂有外资工厂、官办和官商合办工厂、民族资本主义工厂三大类。

——摘自皮明庥《洋务运动与中国城市化、城市近代化》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城市的建立和发展受政府支配,城市的功能结构偏重于工业,呈现出工业型城市化。政府是城市化的主导,能通过各种措施限制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自由转移,同时可使政府采取强有力的方式从农业中积累城市化、工业化初始阶段的建设资全。尤其是往前30年,我国城镇人口比重由9.05%上升到13.68%,平均年增长率为0.15%,而同期世界城市人口比重由22%上升到40%,年増长率达0.4%。

——摘编自《新中国城市化建设初探》

(1)据材料,归纳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变化的总体趋势是什么。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据材料三,概括新中国成立后30年内中国城市化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因素。
上一题 下一题 0.65难度 材料分析题 更新时间:2019-06-17 07:52:5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