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材料一:清末状元张謇在《马关条约》签订后,力主“棉铁主义”,创办大生纱厂。从1912年至1921年,张謇以纺织业为中心相应地扩充了金融业和交通运输业以及许多服务性的企业,在发展实业的同时又努力兴办新式学堂。正是“中国须振兴实业,其责任须在士大夫”的理念,使张謇完成了从传统士大夫向现代企业家的转换。同时期荣氏兄弟在无锡尝试“劳工自治区”,卢作孚在重庆、陈嘉庚在集美均有类似努力。不仅如此,卢作孚的民生公司在1938年的宜昌撤退中,承担了90%的工业设备的运输,却仅收取低廉的运费。为了保证运输的正常进行,在公司连年亏损、物价飞涨之际仍执行政府的限价规定。

——摘编自《近代中国社会转型中的企业社会责任》

材料二:真正成为中国工业化推动者的是清政府,它以洋务派为代表。他们无论是办军事工业,还是民用工业,其主导产业为钢铁、矿产、铁路……即当时所谓的“机器矿路”。这是符合工业发展本身规律的,这些产业部门亦能对整个国民经济产生影响。……此外,甲午战争前……广大的手工业者和工场主起了切实的和重要的作用。他们使中国工业化的发展方式有了自己本身的特征。

——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謇等实业家承担社会责任的原因。
(2)据材料二,归纳中国工业化起步阶段的发展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洋务运动对近代中国工业化的主要影响。
上一题 下一题 0.65难度 材料分析题 更新时间:2019-06-18 11:10:3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