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天下观是古代中国人所特有的一种政治哲学和文化地理观念。在这种天下模式中,中国无疑占据着绝对主体地位。除具有“中国即世界”的地理特征之外,还浸透着古代中国人由衷的文化优越感和华夏中心主义意识。……唐代李淳风《乙巳占》称。“华夏者,道德、礼乐忠信之秀气也,故圣人处焉,君子生焉。彼四夷者……莫不航海梯山,远方致贡,人畜纳首,殊类宅心,以此而言,四夷宗中国之验也。放孔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摘自邱靖嘉《“普天之下”:传统天文分野说中的世界图景与政治涵义》
(1)根据材料一,概括传统天下观的内涵。
材料二

以上为王建朗、黄克武主编的《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第二十三章的部分标题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说明晚清时期天下观的变化以及变化的背景。
材料三 过去60年,中国对于世界的看法,……是沿着一条螺旋轨迹不断向前迈进,由相对简单逐渐走向相对成熟。具体而言,中国的“世界观”的发展与变化可以清晰地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上世纪50~60年代,……对外部世界保持高度警戒;第二个阶段是70~80年代,……加快走向对外开放;第三个阶段是世纪之交的前后10年,……形成“和谐世界”的理念。
——江涌《从对立到统一:中国世界观60年剧变》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第三阶段,中国政府为践行“和谐世界”理念所作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