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不易之地,岁种之,地美,故家百亩;一易之地,休一岁乃复种,地薄,故家二百亩;再易之地,休二岁乃复种,故家三百亩。

——《周礼·大司徒》

材料二 (赵过)教民耕植,其法:三犁共一牛,一人将之,下种,挽耧皆取备焉,日种一顷。至今三辅犹赖其利。今辽东耕犁,辕长四尺,回转相妨,既用两牛,两人牵之,一人将耕,一人下种,二人挽耧。凡用两牛六人,一日才种二十五亩,其悬绝如此。

——(东汉)崔寔《政论》

材料三 据介绍,截至2008年底,全国已建立保护性耕作国家级示范县226个,省级示范县365个。保护性耕作实施总面积达近5000万亩,免耕播种面积1.38亿亩,机械化秸秆还田面积达到3.27亿亩。在农业部建立的10个监测点的玉米、小麦等14种作物产量数据中,有13种表现出了增产效果。在一年两熟区,保护性耕作节本增产带来的综合经济效益平均101元/亩,一年一熟区为43.5元/亩。据北京市各区县测算,2006年全市有177万亩粮田实施保护性耕作,农民节本增效8000多万元。
(1)材料一体现了耕作方式怎样的特点?当时国家的主要土地制度是什么?
(2)材料二中介绍的是哪一农业生产工具?该工具有何特点?具有怎样的优势?
(3)我国目前大力推行保护性耕作的目的是什么?结合材料三,该耕作方式具有怎样的作用?
(4)综合上述材料,自古以来,为了精耕细作人们往往采取哪两种方法?
上一题 下一题 0.65难度 材料分析题 更新时间:2019-06-25 09:18:0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