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二 张謇,清光绪年间状元。他出身农家,苦读成才。1894年中状元时已41岁。他在两江总督张之洞的支持下,决定走实业救国的路线,于1895年集资50万两银子,在通州的唐闸镇创办了南通的第一个近代工厂——大生纱厂(后改名大生一厂),以后,又陆续在崇明外沙(今启东)久隆镇创办了大生二厂,在海门创办了大生三厂,在城南创办了大生副厂,并在吕四、海门交界处围垦沿海荒滩,建成了纱厂的原棉基地——通海垦牧公司。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八十年》

材料三 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因此我国共产党也就拒绝了“通常的”工业化道路,而从发展重工业开始来实行国家工业化。

——摘自《斯大林选集》

材料四 重工业是我国建设的重点.但是决不可以忽视生产资料尤其是粮食的生产,如果没有足够的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首先就不能养活工人,还谈什么发展重工业?所以,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必须处理好。”

——《论十大关系》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传统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什么?根据材料一指出该模式具有怎样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与其相对应的基本土地制度。
(2)张謇倡导怎样的救国主张?他的救国主张在当时为什么不能真正实现?
(3)根据材料三、四,指出中国与苏联工业化道路的异同。
上一题 下一题 0.65难度 材料分析题 更新时间:2019-07-13 05:44:4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