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是对广大农民的让步,被叫做“农民的布列斯特”,是为新经济政策的开端。这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改革。农民有了余粮,于是在苏维埃政权下恢复了曾经被严格禁绝的市场交易,恢复了货币、交换、价值、市场机制的运用,突破了社会主义的许多概念,把市场引进了社会主义建设……虽然1920年代在经济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包括列士在内,当时并没有从政治体制的角度考虑改革问题。由于在经济上向长期被看作资本主义自发势力的农民作了让步,作为补偿,在政治上反而朝加强专政的方向发展。
——郑异凡《列宁的一次改革尝试》
材料二 中国、越南、古巴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都实行了经济改革。而这些改革在不同程度了“政策”的烙印,借鉴了“新经济政策”的经济运作模式。尤其是中国的改革开放实现了社会主义的新发展,经济总量逐年高速增长。“新经济政策”的生命力因此在当代具有显著的意义,最终指明了继斯大林模式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以及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道路。
——盛维充、王艾青《列宁“新经济政策”及对当代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列宁是如何对农民做出让步的?并分析其意义。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如何“打上列宁‘新经济政策’烙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