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以来,我国农业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了获得足够的粮食、棉花、油料等产品,保证城市居民的生活消费和加工企业的原料供应,就要对农副产品实行贸易垄断即统购派购的制度。为了确保在低价统购派购的条件下农民仍然能把资源投入到国家工业化所需要的农产品生产中,就要求作出一种强制性的制度安排,使国家能够以行政力量直接控制农业的生产。按照这种逻辑,实行主要农产品的统购统销政策之后,(1953年)农业集体化运动随之开始并不断加速
——林毅夫等著《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
材料二:1958—1965年全国粮食产量

材料三:我要明确告诉乡亲们,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不仅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还要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
——***考察安徽凤阳小岗村时的讲话
(1)据根材料一,说明国家对农业进行的“强制性的制度安排”主要指什么?其根本目的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我国粮食产量的变化及其原因。
(3)材料三的讲话中涉及的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措施是什么?它有何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