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农业集体化运动在广大农村普遍开展起来后,加之城乡差别逐渐显现和自然灾害的出现,农村一些人员开始向城市流动。1957年前后,农民入城风气达到高潮。当时正值农业集体化运动的关键时期,阻止农民流入城市成为全国上下非常重要的工作。1957年年底,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出指示,严厉要求各地采取有效措施来制止农村人口盲目外流。1958年,国家就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严格限制农村户口人员迁往城市。
20世纪90年代,随着计划经济逐渐退出和市场经济的兴起以及国家城市化进程建设,城乡经济十分活跃,城市第二、三产业相当兴盛。此时,国家粮食生产丰足,粮食供应已与户口脱钩,农村人口进城经营工商业的人员数量很多,要求在城市落户的呼声非常强烈……“到1992年上半年,全国几乎每一个省份都出现了交钱办理城镇户口的现象。据公安部对全国17个省区950个市(县)的不完全统计,共办理收费‘农转非’户口248万人,每个户口收费从2000元到4万元不等。”

——摘编自赵文远《现代中国户口迁移制度变迁的经济因素》

材料二 根据有关学者的测算,改革开放30多年来,劳动力流动对GDP的贡献率超过了20%。而越是流动人口聚集的地区,贡献率就越高。目前,流动人口中的农民工已经成为我国诸多产业如制造业、服务业、建筑业的主力军,为城市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农村人口的城镇化将对拉动投资、消费起到明显的积极作用。不仅如此,将更多的农村人口纳入城镇,还有利于缩小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对社会稳定的维护与和谐社会的构建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摘编自李长安《放开户籍限制,释放经济活力》

(1)结合材料一并联系所学知识,分析1958年国家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限制农村人口流入城市的原因。
(2)结合上述材料,评析户口迁移制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上一题 下一题 0.4难度 材料分析题 更新时间:2019-08-17 06:46:0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