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应该从1979年起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全会果断地停止使用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为纲”、“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等错误口号。
全会审查和解决了历史上一批重大冤假错案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全会坚决地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认为这对于促进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解放思想,端正思想路线,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郭大钧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 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根据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党的十四大精神,把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基本原则加以具体化,在某些方面有进一步发展,制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规划。这是我们在九十年代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行动纲领。可以预计,这次全会将对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产生深远影响。
这次全会决定所勾画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虽然还需要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和继续完善,但有了这个基本框架,可以增强我们对改革工作指导的预见性,使改革更加富有成效。

——江泽民在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上的讲话

材料三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改革开放最主要的成果是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动力和有力保障。事实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全会”是历史上哪次会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次会议具有怎样的历史地位?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根据材料二,归纳江泽民同志对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的评价。
(3)根据材料三,简析“新的历史起点”的内涵。
上一题 下一题 0.85难度 材料分析题 更新时间:2019-08-23 02:44:3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