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的“金牌”成色不足》
材料二 下图为中国、美国、英国、德国的制造业产值在世界上的比重变化趋势图。 | 进口 | 出口 | ||||||||
| 机器及大工具 | 原料及建筑用品 | 消费品原料 | 直接消费资料 | 合计 | 农产品 | 矿产品 | 手工制品 | 机器制品 | 合计 |
1893 | 0.6 | 7.8 | 13.0 | 78.6 | 100 | 15.6 | — | 81.8 | 2.6 | 100 |
1910 | 1.5 | 16.1 | 17.0 | 65.4 | 100 | 39.1 | 0.7 | 41.4 | 18.8 | 100 |
1920 | 3.2 | 25.3 | 16.9 | 54.6 | 100 | 36.4 | 3.7 | 39.4 | 20.5 | 100 |
1930 | 3.7 | 23.2 | 17.3 | 55.8 | 100 | 45.1 | 4.6 | 30.6 | 19.7 | 100 |
——严中平等:《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
材料四 1998年中国出口商品中工业制成品比重上升到88.8%,出口额达1615.7亿美元,比1978年增长35.7倍,其中机电产品占出口总额的比重达36.2%,连续4年超过纺织品,成为中国第一大类出口商品。2008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8229.3亿美元,增长17.3%,占当年我国出口总值的57.6%。其中,电器及电子产品出口增长13.9%;机械及设备出口增长17.5%。高新技术产品(与机电产品分类有交叉)增长13.1%。——数据:中国海关总署、国家统计局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二图示中代表中国和英国的分别是那一条?代表中国和英国的曲线发生变化的原因分别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