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时期的商人常常以丰厚的资金赞助社会公益事业。他们的这种行为,有时候是自愿的,有时候却是政府摊派的,但无论哪一种情形,都显示他们的经济能力有过人之处,而这也提高了社会对他们的评价。这一时期,不仅商人个体赞助社会公益事业,工商业行会也以集体的力量对此进行赞助,照顾同业以减轻他们生活的困难,原本就是行会组成的动机之一。对于行会本身范围以外的公益事业,行会也做了不少,譬如在饥荒时设粥厂,疾疫流行时施药施棺,建道路、桥梁,设置救生船,建育婴堂,修养济院,修书院等。

——据梁庚尧《中国社会史》

材料二 徽商除了在其家乡广建县学私塾、宗庙祠堂、助学恤贫外,在经商之地也“乐助公益”,尤以救灾恤贫、修桥铺路、助建书院寺庙等最为突出。其动机实起于“自卑情结”,也有结好地方利于经营的考虑。明清方志中多有江南各地各阶层嫉怨徽商“精于搜括”的议论,鉴于此.徽商的“善举”,必有摆脱困境、改善形象乃至克服自己“自卑心理”等多种需求。尽管这种行为未必一定能直接带来经济效益,但也不能说绝无经济理性的考虑。这多少也反映商人社会地位的低下,不得不惜痛将其部分利润用于“公益”。

——据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增订本)》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明清时期商人赞助社会公益事业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商人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活动的特点,并说明其影响。
上一题 下一题 0.65难度 材料分析题 更新时间:2019-10-16 09:35:5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