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初统治者反对对外贸易,建朝以后的大部分时间里,朝贡贸易是唯一的合法外贸途径。15世纪初郑和下西洋,除宣扬国威外,大量采购西洋(马六甲海峡以西的印度洋地区)物产亦是重要目的。1567年,明政府开放福建省一港口供中国商人对外贸易并对进口贸易征税。之后,西班牙、荷兰、英国商人相继东来。与此同时,中国的民间海外贺易活跃起来,逐渐形成了以闽粤为中心、以澳门为核心的亚太经貿网络,中国的売器、茶叶等物品大量流向西方。中国的商人、工匠遍布南洋各个群岛,大量白银流入中国。在明末清初的几十年里,郑氏海商集团操控着东亚、东南亚的海上贸易。
材料二 清初厉行海禁。1683年,康熙帝打败郑氏集团,结束海禁,后又在主要海港设置海关。粤海关迅速成为最热闹的通商单位,专门经营外貿的中国商行在广州迅速加。1757年,乾隆帝宣布广州为清帝国唯一对西方开放贸易的港ロ,并颁布了一套详细的规则,这就是著名的“广州贸易体系”。以广州为中心,形成了一个多样且整合性较妇的经济圈。清朝持续外贸顺差,西方各商业势力不得不寻求与这个体系的融合。19世40年代后,随着中西多项条约的签订,以上海为中心的新的远东商贸网络逐渐形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从明朝前期到后期对外贸易出现的变化,并明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朝中后期与清朝前中期对外贸易的相似之处,并简析清朝“广州贸易体系”的积极作用。
上一题 下一题 0.65难度 材料分析题 更新时间:2019-11-11 09:30:0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