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中国铁路之艰难进程
材料一  1867年10月到1868年1月,清王朝召集中央高官和地方大员集体讨论铁路事宜,李鸿章的意见最具代表性“凿我山川,害我田庐,碍我风水,占我商民生计,百姓必群起抗争拆毁,官不能治其罪,亦不能责令赔偿,致激民变”。

——《中国1864—1911:大清最后岁月非官方记事》

材料二  “用兵之道,贵审敌情。俄自欧洲起造铁路,渐近浩罕,又将由海参崴开路以达珲春。此时之持满不发者,非畏兵力,以铁路未成故也。不出十年,祸且不测。”“若一旦下造铁路之诏,显露自强之机,则气势立振,……不独俄约易成,日本窥伺之心亦可从此潜消矣。”

——1880年刘铭传奏请建造铁路

李鸿章写信给张佩纶说,刘铭传的建议是他“所欲言而久未敢言”,而“幸于吾党发其端”,“闻都人士近日讲求洋务者,多亦不甚以为纰缪,殆国运中兴之几耶!惟事体重大……亦恐穷年毕世,不易卒业,时政苦文法拘束甚矣,庙堂内外,议论人心皆难划一,无真能主持之权,即断无通力合作之日。是以徘徊审顾,未即属草,少迟姑就事理,略一敷陈耳”

——《李文忠公全书·朋僚函稿》卷十九

材料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1903年12月,清政府颁布《铁路简明章程》:各省官商只要经过政府批准,都可以修筑铁路。次年年初,川汉铁路总公司在成都设立。川汉铁路共集资1670余万两白银,是当时各商办铁路中最大一笔路款。有学者说“这并不是因为当时川人最有钱,而是他们盼望铁路的心情最为殷切。”
至1949年为止,全国合计“修筑27380公里,拆除3290公里,保留24090公里”,有清一代修筑了9618公里铁路,其中9254公里是甲午战争后1895年至1911年间修筑的,平均每年修筑544公里,而在此以前每年修建20公里。

——采选自袁伟时:中国铁路艰难的接轨等

材料四:
帕尔森预言到,如果打通清国内陆腹地通往东部沿海地区的交通,完全可以将丰富的农产品运销到国外。帕尔森希望西方列强时刻牢记,20世纪清国的发展,将主要由清国自身的条件决定,而不会受到欧洲太多的影响。未来的大清国将会是一个吸收了一些外国观念但仍然保持本土特色的国家。

——《一位美国工程师在粤汉铁路沿线的观察笔记》

问题:
(1)兴办铁路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中非常重要的课题,由中国人主持建造的第一条准轨(标准轨距)铁路是什么?例举中国近现代史上向西方现代工业社会学习过程中的另一个第一吗?
(2)根据材料,概述李鸿章在什么趋势下转变了对兴办铁路的思想。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你对“兴办铁路”的解读。
上一题 下一题 0.65难度 材料分析题 更新时间:2019-11-19 12:31:0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