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马克思说:“世界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和外界的贸易交流在缓慢开展,贸易的主要产品是丝绸。在汉朝,丝绸与钱币、粮食一样可以用作支付军饷,丝绸作为一种奢侈品的同时,还成为了一种国际货币。中国还为来自域外的商人制定了贸易规则,创立了一套正规的管理体系。在离敦煌不远的古代要塞悬泉置遗址中发现的木简中得知,进入中国的客商必须按规定的路线行走,他们将拿到通关文牒,也常常会被官员询问,这不是带着怀疑的眼光进行盘查,而是要准确地掌握什么人在进出中国,他们在中国都干了些什么。所有这些复杂的行政措施都为我们展示出当时的都城长安是如何面对一个似乎正变得越来越小的世界。

材料二  从共和国转向帝制之日起,罗马的目光就一直锁定在亚洲,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罗马必须先解决波斯。公元113年,皇帝图拉真亲率大军远征,波斯帝国的一座座伟大城池迅速沦陷。随后图拉真乘着一艘伪装成驶往印度的货船南下恰拉。他感伤地看着货船:要是他像亚历山大那样年轻,他可能已经渡过了印度河。颇具讽刺意味的是,罗马的扩张和野心反倒有助于波斯的发展。随着地域扩张的结束,罗马成为典型的自身成功的牺牲品:它已成为漫长边界线以外所有对手的攻击目标。

材料三  汉朝和罗马没有太多的直接交往,能确定的一次接触发生于公元166年,一个罗马使团被派往中国朝见汉桓帝。对大多数古代人来讲,世界的概念其实还局限在当地,人与人之间的贸易交流都在小范围内进行。然而,社会团体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由此产生了一个不同的世界,人们的趣味和观念都会受到商业产品、艺术风格和几千英里以外其他因素的影响。中国的丝绸可供迦太基和地中海周围其他城市的权贵富豪们穿戴,产自印度的调味品可以用在新疆和罗马的厨房,中亚畜养的马匹骄傲地驰骋在千里之外的东方。这是一个相互联系、渴望交流的世界。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英」弗兰科潘《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汉朝为打通、保障丝绸之路畅通所采取的主要举措,简述丝绸之路畅通所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图拉真皇帝在帝国空前强盛时期为宣扬自己所修建的重要建筑,分别用一句话概述它们的建筑特色,概括罗马扩张带来的结果。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联系新航路开辟的历史意义,简要分析“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的理由。
上一题 下一题 0.4难度 材料分析题 更新时间:2019-11-21 02:54:0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