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英、法等国的殖民统治迅速崩溃,亚洲、非洲出现了大量的民族独立国家以美国和苏联为首的两大阵营相互对峙的局面开始形成,国际形势趋于紧张。1955年万隆会议取得的成功,显示了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巨大力量,给不结盟运动以思想启示和政治推动。为此一些民族独立国家为摆脱大国控制,避免卷入大国争斗,维护国家主权和独立,加强新独立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合作,采取了和平、中立和不结盟的对外政策.
1961年9月,第一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会议把捍卫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反对外国干涉和支配、要求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发展民族经济等作为行动纲领,并通过了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宣言》。从此,不结盟运动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不结盟运动的内容不断丰富,但始终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宗旨和原则,支持各国人民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以及发展民族经济和民族文化的斗争,维护世界和平;呼吁第三世界国家加强团结;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不结盟运动逐渐成为国际政治生活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中国一贯重视与不结盟运动的关系,在国际事务中与不结盟运动保持着良好的合作。1992年9月,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部长钱其琛应邀率团出席了在雅加达举行的第10次首脑会议。会上,中国正式成为观察员国,同不结盟运动的关系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中国派团出席了此后历次首脑会议及协调局部长级会议,并同不结盟运动成员在联合国保持着经常磋商与合作。中国前外交部副部长王毅说:“中国一向重视不结盟运动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作用,始终与不结盟国家风雨同舟,相互支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不结盟运动兴起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与不结盟运动“良好合作”带来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