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在探索中逐渐形成中国特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3~1957年,我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产值增长速度和比重变化表
变化
行业
1953年农轻重比例
1957年农轻重比例
1953~1957年平均增长速度
农业
52.8
43.5
4.5
轻工业
29.6
29.2
12.8
重工业
17.6
27.3
25.4
 
材料二  1958年8月,人民公社化运动骤然兴起,全国农村只用一个多月就基本实现公社化。时隔不久,党中央和***便觉察到公社化发生的急于过渡,共产风等“左”的偏差,对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影响,加重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困难局面。

——摘编自《共和国重大事件和决策内幕》

材料三  “文革”时期,安徽凤阳一段花鼓词唱道:“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1979年,老百姓又唱道:“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个人国家都能富,国家还要盖仓库。”

——摘自岳麓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经济发展中的显著特点及其产生的主要作用。
(2)据材料二,概括“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特点及带来的消极影响。
(3)对比材料三的两段唱词,指出凤阳百姓生活前后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变化的主要原因。
(4)综上所述,你认为国家在现代化建设道路探索过程中需要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上一题 下一题 0.65难度 综合题 更新时间:2019-05-11 11:48:0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