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世纪50年代即便是经世派的林则徐、龚自珍等士大夫在书写西方国家的西方国家的名称时,一般是加兽字偏旁或加口字偏旁以示鄙夷,但60、70年代后,这种写法已很少出现,而且“夷”字使用的频率也逐步减少,与英国订立的《天津条约》甚至规定,官方文件中禁止使用“夷”字。第一次鸦片战争后,魏源就认为西方人与中国人本质上是一样的,西方人有知识、讲礼貌,正直,不应该称之为蛮夷。……与西方有关的事务在60年代之前一般称“夷务”,但此后则由“洋务”、“西学”之类的褒义型概念替换了,这虽然有列强武力逼凌的因素,其中也透露出晚清对外观念和意识的转变。
——摘自齐廉允《“大国意识”与“世界意识”的错位—中国传统外交观考察》
材料二1949—2008年中国与外国建交状况曲线图

材料三一个国家领导集团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的变化对国家外交关系影响巨大。新中国1978年前与1978年后的外交活动就充分反映了***和邓小平两位领导人思想的差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对外观念和意识发生转变原因及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新中国成立以来出现三次外交高潮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邓小平对世界形势的判断是什么?指出邓小平作此判断的依据。
上一题 下一题 0.65难度 材料分析题 更新时间:2017-06-04 12:36:4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