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1971年9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召开。美国同日本等国提出了关于中国代表权问题的“双重代表权”提案,即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表进入联合国,但不剥夺“中华民国”的代表权。……合众社报道:“赞成中国参加的各国代表……他们全部站起,高高举起双手向四周欢呼,会场充满兴奋的龙卷风。”“中国是在自己不在场的情况下,受到联大总部过半数的祝福。”
——《1971年:五星红旗在联合国升起》
材料二 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踏上中国大陆的土地,开始了一次他称之为 “谋求和平的旅行”。……随着中美关系的改善,美中苏三角外交的态势开始形成,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决定国际形势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美中和解使苏联不得不加紧同美国和西欧实行缓和。……正如尼克松在离开中国前夕的宴会上祝酒时说的,他对中国的7天访问是“改变世界的一周”。     
——《中国外交秘闻》
材料三 1969〜1978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据简表

(1)材料一中,美国在中国代表权问题上提出的“双重代表权”的实质是什么? “合众社”的报道又说明了什么?
(2)结合材料二,说明尼克松为什么说他访华是“改变世界的一周”。
(3)***曾说:“中美关系正常化是一把钥匙,这个问题解决了,其他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论证***观点的正确性
上一题 下一题 0.65难度 材料分析题 更新时间:2017-10-08 08:03:2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