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72年尼克松的访华预示着二十多年对抗时代的终结。之后访华的美国总统都在与尼克松的遗产作斗争
——引自美国《外交政策》双月刊杂志2009年11月20日文章《从奥巴马访华看中美媒体报道差异》
材料二 在克林顿执政时期,美国公布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曾暗示,15~20年后,中国有可能挑战美国的“领导”地位。那么,在美国公众看来,20年后中国会不会从“问题”发展成为美国的敌人?在多博研究会组织的一系列座谈中,仅有12%的人认为中国20年后会演变成美国的敌人,10%的人认为中国将会是朋友。47.5%的人认为中国可能“仍然是个问题
——引自《环球时报》2001年11月23日第八版《美国人看中美关系》
材料三 对2009年11月16日至18日奥巴马访华成果,美国人的结论要阴暗一些,这也许反映了国民对于美国的决心以及与中国关系的焦虑。尽管媒体报道了幕后艰难的人权问题会谈,但是有几家报纸仍对这次访问模糊不清的成就和没有回答的问题进行了反思。《旧金山纪事报》的评价是简洁而无情的:“这谈不上是震撼世界的三天。”对于那些寻求进行改变世界的访问的人来说,尼克松的幽灵看起来仍在北京徘徊。
——引自美国《外交政策》双月刊杂志2009年11月20日文章《从奥巴马访华看中美媒体报道差异》
请回答:
(1)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认为“1972年尼克松的访华预示着二十多年对抗时代的终结”的理由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一、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尼克松的遗产”、“尼克松的幽灵”是指什么?
(3)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和材料三,概括1972年以来中美关系发展的核心趋势。根据材料提炼导致这一趋势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上一题 下一题 0.4难度 材料分析题 更新时间:2019-03-04 08:19:4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