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始终重视,“三农”问题。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解决“三农”问题,采取一系列措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不乏沉痛的教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拐点:新中国成立后)
材料一:……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介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1)建国初,党和政府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运动是什么?其法律依据是什么?
(2)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运动完成后,农民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材料二:土地改革完成后,我国的农业仍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缺乏生产工具、资金等,为此,国家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到1956年底,全国87.8%的个体农户参加了高级农业合作社。

——八年级下册教材

(3)1953到1956年,党和国家为发展农村经济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艰难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材料三:1958年8月,报纸上提出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出现了“早稻亩产三万六千多斤”“花生亩产一万零五百多斤”1958年夏秋之际,各地成立人民公社,公社的一切财产统一核算,统配,公社还大办公共食堂,实行吃饭不要钱。“鼓足干劲生产,放开肚皮吃饭”是当时流行的口号。
(4)材料三反映了,1958年我国农村建设出现了怎样的严重失误?
(以史为鉴)
(5)党和政府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断调整农村政策,有成功也有失误,我们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上一题 下一题 0.65难度 综合题 更新时间:2019-04-14 10:40:4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