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历来非常重视农业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生产关系经历了四次变革、调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拐点:新中国成立后)

材料一:……法规定,废除……;将没收的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公平合理的分配给无地少地的贫苦农民。

(1)建国初,党和政府在全国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其实质是什么?法律依据是什么?

(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材料二 中央作出决议,指出党在农村工作中的最基本的任务,就是教育和促进农民群众逐步联合,组织起来,逐步实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使农民能够由落后的、小规模的个体经济变为先进的大规模生产的合作经济,使农民能够逐步完全摆脱贫困的状况而取得共同富裕和普遍繁荣的生活。

(2)材料二反映国家对农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除农业外,国家还对哪两个行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艰难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材料三:1958年5月27日《人民日报》标题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谷子跃过万斤》;1958年8月13日《人民日报》有如下标题:《麻城建国一社出现天下第一田,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这一时期大办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生产队及社员家庭的一些财产被无偿地收归公社所有,由公社统一调配。

(3)材料三反应的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哪一运动?简要分析该历史运动出现的原因。

(伟大的历史转折:改革开放)

材料四:到 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在发生一场意义更深刻的变化。……开始了叫做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责任进一步下放到家庭中。到1983年底,几乎全部农业生产都是以家庭为基础的。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卷)

(4)材料四反映了在农村实行的什么制度?该制度的推行取得了怎样的效果?

(感悟历史)

(5)综上,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进行的四次重大调整中,哪一次调整从根本上改变了土地所有制性质?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经历的变革和调整,给你带来哪些启示?

上一题 下一题 0.65难度 综合题 更新时间:2019-05-07 08:02:1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