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之前,东北、华北等老解放区已经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和台湾省外,华东、华南、西南等新解放区也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1952年后,新疆、青海、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陆续进行了土地改革……辽宁金县三十里堡梅家村翻身农民把1000多亩盐碱地改变为良田;1950年冬,湖南省建水塘9.8万多个,修堤坝2.2万多座,修水渠4000多千米,受益田地750多万亩。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达1.4亿吨,比1949年增长26.9%。
——摘编自八年级下册《历史地图册》
材料二 农业合作化的起源可追溯到根据地时期,那时许多农村组织了互助组进行农业生产。1953年大规模经济建设与农副产品供应紧张的矛盾,使***更加关注如何加强农业发展问题。分散经营的农户缺乏生产资金、技术和工具,也有互助合作的愿望……到1956年年底,约96%的农户正式成为合作社社员。
——摘自《当代中国农村变迁丛书》
材料三 农村经济统计表
| 农业总产(亿元)
|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
1976年
| 520.9
| 50.3
|
1978年
| 1397
| 133.6
|
1984年
| 7662.1
| 686.3
|
——胡绳《***的七十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土地改革过程中的特点,并结合所学概括土地改革对国家建设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农业合作化运动的背景。
(3)观察材料三,它反映了什么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