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分得了土地的农民早出晚归,积肥、修堤、添置耕牛和农具。由于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普遍高涨,粮食产量不断增加。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4亿吨,比1949年增长了26.9%。

材料二:上海水泥厂创办于20世纪20年代,设备陈旧,个人劳动条件极差。在当时资本主义的经营管理和剥制度下,个人的积极性不高,解放前的产量还不到设计能力的90%。实行公私合营后,经过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改善了管理制度和劳保条件,个人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还是原来的设备,产量却超过了设计能力的40%。

材料三:……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它比起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授资总额是多么渺小;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只要自己努力,完全可以成为光荣的社会主义社会的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访上海资本家荣毅仁》

材料四:到1956年底,由于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

(1)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的重大事件分别是什么?

(2)材料三反映了这位资本家对社会主义改造的什么态度?

(3)根据材料四,说说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包括哪三项内容?其实质是什么?

上一题 下一题 0.65难度 综合题 更新时间:2019-05-15 10:47:5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