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从衰败到复兴的转折点。抗战胜利后,民族复兴之路遭遇到艰难的国际政治环境,而(改革开放前长期进行的)经济积累又奠定了后来经济腾飞的基础。
(1)如何理解“民族复兴之路遭遇到艰难的国际政治环境”?新中国成立后,***领导中国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先后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选择上进行过哪两次成功的实践探索?
材料二经过100多年的求索与奋斗,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中国以崭新的面貌融入了世界。世纪跨越,中国人跨越的绝不仅仅是一个时间的节点,伴随着国人一起迈入21也纪的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
——《复兴之路》解说词
(2)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和外交方面说明在世纪跨越的关键时期,中国如何“以崭新的面貌融入了世界”?
材料三“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由大国主宰,而是有很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美国即是超级大国,也不是超级大国。美国是唯一的军事大国,但依靠军事力量能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小。至于其他问題,如经济问题,美国仅仅是一个大国,还有可能与美匹敌的其他国家。”
——摘自基辛格1993年的一次谈话
(3)材料三中所说的“世界新秩序”与“旧秩序”的含义分别是什么?据材料三指出,基辛格认为美国的国际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四今天,实现中国的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趁。世界上普遍承认只有一个中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的政府。……台湾当局一贯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反对台湾独立。这就是我们共同的立场,合作的基础。……中国政府已经命令人民解放军从今天起停止对金门等岛屿的炮击,台湾海峡目前仍然存在着双方的军事对峙,……首先应当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台湾当局之间的商谈结束这种军事对峙状态,以使为双方的任何一种范围的交往接触创造必要的前提和安全的环境。
——《告台湾同胞书》(1979年)
(4)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中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五我们的政策是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具体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十亿人口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有人担心这个政策会不会变,我说不会变。核心的问题,决定的因素,是这个政策对不对。如果不对,就可能变。如果是对的,就变不了。
——邓小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1984年)
(5)材料五与材料四相比,中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设想有何相同点,又有何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