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余光中先生一首《乡愁》折射了国家分裂带给海外游子的思乡之愁,也让我们深思当今国家分裂的多方因素。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二:下面是两幅古代不同时期的山东地图。

材料三:《乡愁》余光中1971年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卿、大夫、土、庶民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的制度因素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图一、图二所属封建王朝在山东地区推行的地方行政制度及其所产生的不同社会影响。
(3)针对材料一、二中出现的社会问题,唐、元、清政府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加强中央集权?
(4)分析导致材料三中“乡愁”出现的国内外因素。为了化解“乡愁”,海峡两岸作出了哪些努力?
上一题 下一题 0.65难度 材料分析题 更新时间:2018-02-07 12:33:1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