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以来,***立足国情,准确把握时代特点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始终坚持一个梦想,走出了一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制度建设篇)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标志是什么?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文献是什么?
(经济发展篇)
材料二 1952一1956年国民收入结构表(单位%)
年份
| 国营经济
| 合作社经济
| 公私合营经济
| 个体经济
| 资本主义经济
|
1952年
| 19.1
| 1.5
| 0.7
| 71.8
| 6.9
|
1956年
| 32.2
| 53.4
| 7.3
| 7.1
| 趋于零
|
(2)表中数据的变化与哪一事件有关?该事件有何历史意义?
材料三 1992年初,邓小平南方讲话中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3)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定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思想引领篇)
有学者认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一种能够为老百姓带来福祉的“现实的马克思主义”应运而生。他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4)图中会议上确立了怎样的指导方针?材料中所说的“现实的马克思主义”是指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