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编自刘正寅《“大一统”思想与中国古代疆域的形成》
材料二:民国时期,封建帝制被废除,民族平等被写入约法和宪法,推动了边疆民族观的进步。治边思想由古代的“守中治边”到对边疆地区的重视。在边疆地区的施政方针上,由“因俗而治”转变为促进边疆内地化。措施上,提出了三民主义的边疆政策,在边疆推行省县制,改土归流、改革盟旗制度等,将边疆地区纳入中央政府的直接控制下,制定并实施了开发和建设边疆的经济政策,同时开展边疆教育,提高边疆各民族的文化水平。——摘编自马玉华《治边政策:从清代到民国的梳理》等
材料三:***成立后,就非常重视民族问题。1941年5月1日,陕甘宁边区政府颁布了《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其中第十七条规定:“依据民族平等原则,实行蒙回民族与汉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平等权利,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区,尊重蒙回民族的宗教信仰与风俗习惯。”1947年5月1日,***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省一级的内蒙古自治区。——摘编自章开沅、朱英《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前期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采取的主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