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经济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工业化是国家现代化探索中的必由之路。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八年级下册中国历史下》

材料二1953-1957年中国工业投资情况

工业内部投资比例

工业投资项目分布

重工业

轻工业

内地

东北

88.8%

11.2%

472项

222项

 

材料三 


材料四  2001年以来,“中国制造”与世界经济的融合进一步加快。2012年,中国工业制成出品达到19万亿元,比2002年增长56倍;机电设备类商品出口8632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6.4倍…随着中国出口的快速增长,企业的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大幅提升,“中国智造”“中国创造”等誉词扑面而来,中国正在由“贴牌大国”向“品牌大国”稳步迈进。据统计,2011年我国共授权发明专利17.2万件其中企业的发明专利年度授权量更是迅猛增加。截止到2018年,中国通过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提交的国际专利申请数量位居世界第二。

(1)根据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是在怎样的起点上开始大规模工业化建设?
(2)根据材料二图表及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中国在工业领域采取了什么措施推动工业化建设?该措施突出特点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我国工业制造领域发生了哪些变化。
(4)根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的原因。关于打造“品牌大国”的名片,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上一题 下一题 0.65难度 综合题 更新时间:2019-09-06 05:05:3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