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人民日报》通过刊登特约评论员文章,以委婉的手法传递北京官方对国内和国际事务的看法。它的每一篇社论都是流淌着的历史,足以勾勒出当代中国“强国梦"的轨迹。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九五三年将是我国进行大规模建设的第一年。… …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

——1953年元旦社论

(1)依据材料一,指出全国人民“梦寐以求的理”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建国初期,我国政府为实现“最高利益”编制了什么计划?该计划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材料二 大会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2)材料二所述是在***哪个会议上制定的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

材料三 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总路线的基本精神… …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

——1958年6月21日社论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地的产是由人的胆决定的。”

——1958年8月3日社论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这一时期在经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举例说明。

材料四 世界上没有一个现代化国家是闭关自守搞起来的。美国经济技术的强大,日本能够后来居上,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广泛采用世界各国的技术专长,把世界上主要的先进技术集中起来。

——1979年1月1日《人民日报》社论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的中国正在作出怎样的战略决策?这一战略决策是如何迈出第一步的?

材料五  40年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中华民族、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大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 …今天,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就是把新时代改革开放继续推向前进。

——2018年12月19日《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

(5)据材料五,中华民族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都迎来了“伟大飞跃”。你认为实现这两大飞跃最为关键的因素是什么?今天,我们的神圣使命是什么?
(6)综合上述材料,请谈谈如何才能实现国家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
上一题 下一题 0.65难度 综合题 更新时间:2019-10-23 10:45:4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