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四十年代马克思主义诞生,开始指引工人运动沿着正确的道路迅速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马克思和恩格斯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的历史辩证法思想,仔细研究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等人的著作,他们对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的思想也做了批判考察。当时,英国、法国、德国都出现了令资产阶级震惊的工人运动。
(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条件有哪些?
材料二 巴黎公社的许多革命措施开启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第一步,它为现代政治文明建设提供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但由于当时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不够健全,巴黎公社没有妥善处理好政治文明与这两种文明的关系;况且,直接选举、全民选举等政治文明措施超过了当时的历史条件,很难落到实处,最终也导致了巴黎公社失败。
——丰云《论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关系》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巴黎公社开启了哪些重要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这些文明建设难以实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从唯物史观的视角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材料三 中华民国成立后,和平、秩序和统一并未出现。道德沦落、君主复辟和军阀割据长期困扰着孙中山,他求援的西方政府只支持各地军阀,对他发展中国的计划完全不感兴趣。而受过西式教育的新知识分子纷纷鼓吹在国民生活的哲学思想领域进行激烈的变革,那些对凡尔赛和会极度失望的知识分子在俄国布尔什维克革命的影响下,开始转向马克思主义。
——摘编自徐中约(美)《中国近代史》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马克思主义在近代中国传播的主要因素。
材料四

(4)材料四中两图所示历史事件选择的革命道路有何差异?简要说明选择道路差异的原因。
材料五 恩格斯1895年在一篇文章中写道:“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列宁也曾经说过“现在必须弄清一个不容置辩的真理,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在必须考虑生动的实际生活,必须考虑现实的确切事实,而不应当抱住昨天的理论不放,因为这种理论和任何理论一样,至多只能指出基本的、一般的东西,只能大体上概括实际生活中的复杂情况。”
(5)从恩格斯、列宁的论述中你得到哪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