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陕甘宁边区选举条例》规定,除汉奸、罪犯、精神病患者外,“凡居住本境的人民,年满十八岁,不分阶级、党派、职业、男女、宗教、民族、财产和文化程度的差别,均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抗战期间,陕甘宁边区有过1937年和1941年的两次较大规模的选举,人民群众以“普遍、直接、平等、无记名”的投票,选举产生乡、区、县、边区的各级民意机构即议会和政府机构。选举在极其广泛的基础上进行,参选率高达80%,有的县达到95%,有的村、区达到100%;就是在游击区,参选率一般也在70%以上。针对边区的群众大都居住在农村和偏远山区,文化底子薄,文盲占绝大多数的事实,党的各级地方组织在实际工作中创造了灵活多样的选举办法,如画圈法、画杠法、画点法、投豆法、投纸团法以及背箱法等等,尽量使边区的每一个符合条件的公民都能投上一票。
——摘编自刘启春杨路《“三三制”政权:***民主执政的试验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陕甘宁边区民主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陕甘宁边区民主改革的意义。
上一题 下一题 0.65难度 材料分析题 更新时间:2017-11-20 10:03:3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