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356年,秦国任用商鞅变法。变法明确规定:“僇(lù)力本业(努力搞好农业),耕绢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极大地调动了民众务农和作战的积极性。
—— 刘玉峰《商鞅变法农战政策和抑商政策之得失》
材料二 在农奴制改革前夕,有这样一个地主,人们问他为什么不使用打谷机时,他回答说:“打谷机要花费许多钱,它需要修理,还需要喂养马匹(用马匹来带动机器);而农民一文钱也不要花费。” —— 扎伊翁契科夫斯基《俄国农奴制度的废除》
材料三  国内战争和反外国武装干涉取得胜利后,苏俄面临的迫切任务是尽快恢复濒于崩溃的国民经济,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却使经济进一步恶化,引起广大工农群众的强烈不满和反抗。苏维埃政权又一次处于新的危难困境之中。
(1)根据材料一指出商鞅采取什么措施调动了民众务农的积极性?这次改革有何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俄国这次改革的原因是什么?这次改革有何意义?
(3)面对材料三中所说的“危难困境”,苏俄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4)中国和苏联是20世纪最重要的两个社会主义国家,对革命和建设的道路都曾进行了艰辛的探索。请填充下表空白处:
历程
探索的主要内容
革命
道路
苏联(俄):以 武装起义为开端,开辟了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
中国:发动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 革命根据地。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最终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经济建
设道路
苏联:继列宁的探索之后,20世纪30年代后期形成了 ,政治经济体制高度集中,制约了国家的发展。
中国:通过    ,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中共十五大上,把 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5)通过上述材料和回答,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上一题 下一题 0.4难度 综合题 更新时间:2016-09-02 04:34:1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