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申报》光绪二十年元月初九、初十、二十一日发表的《战必胜说》、《论日本之谋朝鲜将为俄人所误》、《论中国之兵可胜日本》等评论文章,都认为中日战争中国必胜,日本必败。”
——龚书铎《甲午战争期间的社会舆论》
材料二“日本自改法以来,民恶其上,始则欲复封建,继则欲改民政。……虽兵制步伍泰西,略得形似,然外无战将,内无谋臣。问其师船则以扶桑一舰为冠……,余皆小炮小舟而已,去中国铁船定远、超勇、扬威远甚。问其兵数,则陆军四五万人,水军三四千人……近始杂募游惰,用充行伍,未经战阵,大半恇怯,又去中国准、湘各军远甚。”
——张佩纶(晚清名臣,清流名人)
“倭不度德量力,敢与上国抗衡,实以螳臂当车,以中国临之,直如摧枯拉朽。”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彼自变法以来,一意媚事西人,无非欲窃其绪余,以为自雄之术。……日本步趋西法,虽仅得形似,而所有船炮略足与我相敌。若必跨海数千里与角胜负,制其死命,至未敢谓确有把握
——李鸿章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中国民众对中日战争持怎样的看法?为何有如此的看法?
(2)材料二反映当时部分士大夫怎样的心态?说明了什么问题?
(3)和材料二相比,材料三中李鸿章的看法如何?为何有此看法?又是如何实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