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甲午战争前,日本以“文野战争”号召国民同心协力、支持战争。战前,天皇每年从皇室费用中拿出30万元补充军费。实业界领袖组织“报国会”募捐,为战争效劳,不计个人得失。21个运输社,自愿在战争期间无偿为政府运送军事物资。日本贫民有的将一天劳动所得的一半捐献出来,许多人志愿做后勤供应的军夫。清政府每年从海军军费中挪用30万两建造颐和园,为西太后庆祝60大寿而耗费的大约1400﹣2000万两白银,可购买10艘“定远”型铁甲舰、20艘“致远”型战舰。海军军官都在基地附近兴建私宅,军官生活普遍奢侈,嫖赌乃常事。中国下层民众大多不关心战事,战争期间,各地仍发生多起乱事。
——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
材料二 大事记
1931年9月18日
| 九一八事变后全国人民掀起抗日救亡高潮
|
1935年12月9日
| 一二·九学生运动
|
1937年8月13日
| 八一三事变后淞沪会战开始
|
1937年9月22日
| 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
1943年11月
| 开罗会议召开
|
1944年春
| 敌后抗日军民发起局部反攻
|
1945年7月
| 中、美、英三国发表《波斯坦公告》,促令日本投降
|
1945年8月8日
| ***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
|
1945年8月15日
|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
(1)根据材料一,概括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分析中国人民最终能取得抗日战争伟大胜利的重要原因有哪些?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中国的抗日战争。
(4)对比两次战争,你可以得出什么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