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中国外交反映了国运的兴衰,新中国的外交发展则旗帜鲜明地体现了主权国家外交围绕国家核心利益的基本原则。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十款……上谕以各省督抚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否则该管之员,即行革职,永不叙用……
——《辛丑条约》
材料二: 1950年2月14日,中苏双方在克里姆林宫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条约第一条规定,“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同时也约定苏联1952年底以前,无条件地将中国长春铁路移交给中国,从旅顺撤出苏联军队。同时,为中国提供一笔总数为三亿美元的建设贷款。
——(日)中岛岭雄《外交关系:从朝鲜战争到万隆路线》
材料三: 下表所列为自1970至1973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
加拿大
| 1970年10月13日
| 意大利
| 1970年11月6日
|
奥地利
| 1971年5月28日
| 比利时
| 1971年10月25日
|
冰岛
| 1971年12月8日
| 英国
| 1972年3月13日
|
荷兰
| 1972年5月18日
| 联邦德国
| 1972年10月11日
|
澳大利亚
| 1972年12月21日
| 新西兰
| 1972年12月22日
|
西班牙
| 1973年3月9日
| ……
| ……
|
材料四: 缔约国……双方互相裁减军事力量,加强双方军事互信,以加强各自的安全,巩固地区及国际稳定。……缔约双方将本着武器和武装力量合理足够的原则,努力确保本国的安全。……缔约双方根据有关协定进行的军事和军技合作不针对第三国。
——《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
(1)材料一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反映出晚清外交典型特征是什么?该条约对中国近代社会最主要的影响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长期奉行的外交方针是什么?在这种外交方针指导下,我国选择了与苏联的新型外交——友好结盟。分析《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的目的。
(3)根据材料三结合和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外交显著突破的几件大事, 说出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局面重大突破的原因是什么?
(4)从材料二到材料四,中国与前苏联、中国与俄罗斯外交关系发生了怎样的转变,说明当今中俄关系建立的基本出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