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一组关于中国历史上外贸管理体制的相关论述材料,阅读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在上海松江府设立江海关,正式以“海关”取代延续了数百年的“市舶司”管理体制。……1854年,两江总督怡良派遣吴健彰与英、法、美等驻沪领事订立了《上海海关协定》,协定的第一条内容是:“兹因关监督深知难得诚敏干练、熟悉外国语言之人员,执行约章关章上一切事务,唯有加入洋员,以资襄助。”
两广总督劳崇光奏称:“粤海关税务近年征收未见起色……惟有仿照上海办法,用外国人治外国人,语言通晓,底蕴周知,内地奸民无从煽惑勾串,于税务必有裨益。”
——季压西、陈伟民著《来华外国人与不平等条约》
材料二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外贸体制改革主要是改革单一计划管理体制,下放外贸管理权和经营权。……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正式颁布实施,确立了维护公平、自由的对外贸易秩序等原则,奠定了对外贸易的基本法律制度。……2001年12月11日,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第143个成员。中国深化外贸体制改革,完善外贸法律法规体系,减少贸易壁垒和行政干预,理顺政府在外贸管理中的职责……
——舒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管理制度的演化》
(1)材料一中英法美等主张“(海关)唯有加入洋员”的主要理由和真实目的是什么?对此,清朝统治者所持的态度与依据分别是什么?
(2)“贸易主权是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同时更依存于国家主权。”依据上述材料,试以鸦片战争前后、新中国建立前后两个时期中国外贸管理权的变化趋势证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