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第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打破了中外关系的固有藩篱,中外交往不再局限于通商,已扩展到政治、经济、军事、文教等各个领域,中外交涉事务日益纷繁,需要有专门机构以专责成……尤其是各国公使进驻北京后,极需有专门机构与之往来接晤,并总汇一切奏咨文件……西方列强的想法是要以军机处为直接交涉对象……1858年以后,俄国遇有交涉事件就不再通过理藩院而直接照会军机处,清政府也以军机处的名义给予答复。这种作法,必然会引起各国效尤,从而导致军机处既总汇所有外交奏报又具体办理中外交涉。这显然多有窒碍,因为军机处虽为清廷军政总汇之所,却并非是一个具体的办事机构,根本无力承担具体殷繁的外交事务……”
材料二:事实上,总理衙门的职掌范围非常广泛,“不特各国之约章公法律例税则在所必谙,即一切海防矿务铁路电报邮政制造商务诸事,莫不由该衙门悉心筹画”。正如沈瑞琳所说:“夫铨叙之政,吏部主之,今则出洋大臣期满,专由该衙门请旨;海关道记名,专保该衙门章京,而吏部仅司注册而已。出纳之令,户部掌之,今则指拨海关税项,存储出洋公费,悉由该衙门主持,而户部仅司销核而已。互市以来,各国公使联翩驻京,租界约章之议,燕劳赉赐之繁,皆该衙门任之,而礼部主客之仪如虚设矣。海防事起,力求振作,来购战舰军械,创设电报邮政,皆该衙门专之,而兵部武库、车驾之制可裁并矣。法律本掌于刑部,自各国以公法相持,凡交涉词讼之曲直。悉凭律以为断,甚或教案一出,教士多方袒护,时轻时重,皆向该衙门论理,而刑部初未与闻也。制造本隶于工部,自各国船坚械利,耀武海滨,势不得不修船政、铁政,以资防御,迄今开办铁路,工作益繁,该衙门已设有铁路、矿务总局矣,而工部未逞兼顾也。是则总理衙门之事,固不独繁于六部,而实兼综乎六部矣。”
——均摘编自《试析清代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设立的制度意义》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总理衙门设立的原因。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总理衙门职权的变化及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