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中国处于东亚朝贡贸易体系的中心。明清时代,面对近代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统治者坚持把贸易归入朝贡体系,“凡贡使至,必厚待其人”,对他们携带的货物,“皆倍偿其价”。于是各国纷纷来“贡”,导致“岁时颁赐,库藏为虚”。但是,在朝贡贸易中,中国政府并不是无所要求,更不是不讲回报。而是政治动机大于经济目的,力图造成“四海宾服,八方来仪”的宏大场面
——齐海《朝贡外交和朝贡贸易》
(1)依据材料一,分析明清时期朝贡贸易的特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材料二 进入近代,在组织严密、实力雄厚的西方商业资本的冲去下,朝贡贸易体系逐渐逊位,终以鸦片战争及《南京条约》为标志走向解体,……根据《中英南京条约》及随后于1843年签的细则性附约《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约》,中国被迫开放贸易并按自由贸易中国主义的原则建立通商口岸和租界,即广州、厦门、福州,宁波和上海五个口岸开通商。后为国内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所迫,清政府面对英国、法国、美国领事联合在各自租界征收关税的事实,设立了海关总税务司,并在各口岸的海关设立一个外国税务司,这一海关体系的建立,为条约通商贸易体制提供了一种制度化的保证。
——摘编自张明之《从朝贡体系到条约通商:近代中国对外贸易形态的变迁》
(2)根据材料二,概括古代朝贡贸易体系走向解体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条约通商贸易体制的建立给中国带来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