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题文)工业化是推动现代化的重要因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1世纪时,古罗马博物学家普林尼在其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著作《自然史》中把中国叫做“丝之国”,古罗马的贵族都以穿着中国丝绸为荣。他还说中国出产的钢很硬,质地很好。17世纪以来,许多欧洲国家的宫廷和王公贵族更是竞相购藏中国的瓷器、漆器和丝绸、刺绣,甚至不惜重金到中国定做,运回国内珍藏起来。
材料二 有学者认为,在“近代中国,经济的转型主要表现在传统经济结构逐渐瓦解,资本主义近代工业从无到有的形成和发展。近代社会转型最主要地表现在使传统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过渡的工业化过程中。” ——陈国庆《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研究》
材料三  在中国民族工业中,轻重工业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当时重工业的大部分,仍旧控制在帝国主义资本手中。中国民族工业的分布是不平衡的,它多半集中在沿海的通商口岸,特别是集中在上海、天津等少数大城市。这种情况,就使民族工业脱离了自己的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加深了对帝国主义的依赖。中国民族工业不能和封建势力割断联系。例如棉纺织业,当时创建纱厂的资本家中,有很多就是军阀官僚和地主,只有少数才是真正由工业资本不断积累起来的。
——摘编自沙健孙主编《***史稿第一卷》
材料四  第一个五年计划主要成就分布图

材料五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发生工业革命的国家,以往我们都是对其高度评价。但从生态环境的视角来考察,工业革命也造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环境污染。后经过长期不懈的环境治理,才改变了环境污染的状况。在世界范围内,英国形成了典型的“先污染,后治理”的模式。从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到今天的生态典范,英国留给了值得人们深思的很多经验和教训。这对正处在工业化的当下中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手工业产品在海外市场的地位如何?
(2)阅读材料二,结合鸦片战争后到辛亥革命前这段历史背景,说说推动近代中国经济向“工业化”转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根据材料三归纳近代民族工业的特点。
(4)根据材料四,概括一五计划中工业建设的重心集中在哪些部门?这些成就的取得对中国的工业化有什么意义?)
(5)结合所学,举一例说明材料五中“工业革命也造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环境污染”的观点。并谈谈你对工业化的认识。
上一题 下一题 0.4难度 综合题 更新时间:2016-06-03 05:29:3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