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世纪初的中国在地方上受宗族支配。地方宗族的乡绅管理着各种公共事务,如修桥梁,设津渡,建围墙和寺庙,筹措学校和书院的费用,发起和印刷地方志,参与地方的祭祀和祭孔活动。在当地受灾时,他们也会组织对流民、老人和贫民的救济;当发生骚乱时,他们可以在皇帝的认可下资助、招募甚至统率民团。在所有这些活动中,乡绅利用他们在民众中的声望和与政界的关系,还利用他们对儒家行动准则和地方行政的知识,既提供钱财.又发挥个人领导作用,构成了地方官吏和官府统治的基础。……中央政府任命的地方长官只有在与地方乡绅的密切合作下才能工作。在理论上,他需具备“亲”民的优秀品质,必须与地方乡绅保持密切的接触。
——摘编自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
材料二民国初年,政府与乡绅“互利而互相合作”的局面被突破,政府在乡村基层的机构建制日渐完善。由于国家力量渗透乡村社区,乡绅的权威性在一些地方受到实质性影响,受到了社区公共机构的排挤。地方自治将不再依靠门第和财力,而要依靠才能。然而,新的地方精英阶层或是支持不得人心的国家政权建设,破坏地方社区自身的权力结构;或是尽力维持地方的社区团结和传统的自治性权力结构,与对乡村提出变本加厉的资源要求的国家作对。这种二难选择迫使他们最终退出承担的国家与地方社会的中介性角色,对主流政治采取规避的态度,使地方社会的维持和发展与国家政权建设两个过程都难以为继。
——摘编自郑自俭、李丽《近代以来中国乡村基层政权的三次转型》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初中国基层社会的基本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初中国基层社会的变化,并说明变化的原因。
上一题 下一题 0.4难度 材料分析题 更新时间:2018-09-22 11:24:1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