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清除了内部皇位的威胁后,宋太宗在军事上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对辽采取守势,把战线收缩,事实上承认了辽对幽云地区的占领。军队的精锐禁军有一半集中在京城附近駐防,边境只有少数禁军和地方厢军。这种守内虚外、强干弱枝的国防政策……以致辽或金的军队能够长驱直入,很快威胁到宋的都城,从而导致战争一开始就给宋方以巨大的心理压力。地方力量过于软弱,甚至连农民的暴动都无力镇压。如宋仁宗年间曾发生过这样的事,“官吏依前迎奉……廷贼饮宴,宿于县厅,恣其劫掠,鼓乐送出城外”。
——摘编自陈香林《小议宋代对外政策软弱求和的原因》
材料二 国民政府与蒋个石对济南事变(1928年5月)的应付之策只是妥协退让,这使得日军越发肆无忌弹,使中国人民遭受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国民政府的这种做法,既不能获得公正解决的结果,又让国内民众觉得失去了尊严,自然引起了民众的不满。特别是自此开启了南京国民政府对日妥协外交的大门,使得日本此后在中国大地上一再重复上演类似的突发事件。
——摘编自马振犊《民国外文突发事件应对的成与败——六大事件的剖析与启示》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提出了我国外交的根本原则,要倒向社会主义阵营,这就是“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他指出,我国必须倒向社会主义,没有第二条路径可选。而苏联也是第一个承认新中国并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之后绝大多数的社会主义国家与中国建交。
——摘编自聂强《建国初期新中国外交决策制约因素的综合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宋代实行“守内虚外、强干弱枝”国防政策的原因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济南事变时国民政府对日实行妥协外交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一边倒”外交政策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