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屈辱中寻求民族自信,并从不同方面提供应对方略。……以孙中山先生为首的革命派则力主以革命方式推翻清政府来“振兴中华”、救亡图存,建立独立的民族国家。陈独秀则强调了爱国心的重要性,认为“国人无爱国心,其国恒亡”。……民族复兴意识在屈辱中不断觉醒。
——摘编自《近代以来中国“民族复兴”的思想理路》
材料二:《义勇军进行曲》问世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悲愤歌声,便很快就传遍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甚至在世界上每一个角落,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无论他是哪一个民族的中国人,都会有人唱它。
——郑大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与中华民族自我意识的觉醒》
材料三:要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团结、包容不同群体、不同阶层、反映多样要求和意见的人士。要在求同存异中,不断寻找公约数,能成最大的共识,不断发展壮大爱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累积正能量。
——摘编自黄易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团结海内外中华儿女最大的公约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和陈独秀实现“民族复兴”的主张有何不同?
(2)材料二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表现是什么?
(3)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和当代关于民族复兴认识的共通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