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表是有关甲年中日战争中中国战败原因分析的一些观点
作者及著作
基本观点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中国的奋斗》
中国政体基本仍处于中世纪,政府和人民各行其是,战争压根没有影响到民众,这场战争几乎是李鸿章的北洋水师和淮军在作战。西方观察家精辟地将这场战争称为李鸿章一人与日本之间的战争。
张鸣《浮脚的甲午战争》
在中国士大夫看来,日本的海军跟北洋水师比起来,不值一提,日本的陆军,也不够湘准军打的。在更多的人眼里,日本不过是个住着众多小矮子的藩属,現在居然掀起“叛乱",肯定天兵一到,寸草不生,要被荡平的。
尤水斌《论甲午战争中清军的战斗精神》
战场上到处有清军溃逃的现象,战斗精神的极度低落使清军在战争一开始就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缺乏战斗精神的消极防御,随之而来的必然是强烈的逃跑意识,使得原有的武器装备还没有发挥作用就拱手让人。
雪珥讲述《日本宣传战操控甲午战争风向》
纽约《先驱报)说,日本在朝鲜的作为将有利于整个世界,日本一旦失敗,将令整个朝鲜重回中国野蛮的统治……美国公众毫无疑问地同情日本,认为日本代表着亚洲的光荣与进步。
 
材料二 李鸿章1895年3月19日在日本马关指出:“此次战争,实获两个良好结果。
第一,日本利用欧洲式之海陆军组织,取得显著成功,足以证明黄色人种亦决不逊于白色人种:第二,由于此次战争,中国侥幸得以从长夜之梦中觉醒,此实为日本促成中国发奋图强。日本有不弱于欧洲各国之学术知识,中国有天然不竭之富源,如两国将来能相互合作,则对抗欧洲列强亦非至难之事。
——《蹇蹇录》中译本,第131~132页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甲午战争中中国战败的原因有哪些?对此,我们有何启示?
(2)根据材料二,归纳李鸿章对甲午中日战争结果的认识,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其认识。
上一题 下一题 0.65难度 材料分析题 更新时间:2019-01-14 11:02:5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