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探究问题
梁启超先生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影响巨大的人物,但众人对他的评价却褒贬不一。
材料一:萧公权这样评价梁启超:“综其一生,悉于国耻世变中度过,蒿目忧心,不能自已。故自少壮以迄于病死,始终以救国新民之责自任。享年虽仅五十有七、而其生活则云变波折,与清末民初之时局相响应。梁启超以“善变”闻名于世。从戊戌年的变法开始,到庚子勤王,再到创办《新民丛报》,宣传“新民”思想,为开启民智鼓与呼。辛亥革命后,他回国参与政治,两次讨伐复辟,再造共和。他继承了晚清思想中儒家经世致用的传统,并将这一传统转变成新的人格和社会理想,在不断的“变”里,其宗旨和目的始终不变,“其方法虽变,然其所以爱国者未尝变也”。
材料二:梁启超思想的善变是由于他个人经历,和当时中国的经济状况关系不大。梁启超受西学影响主张君主立宪。戊戌变法失败后流亡国外,考察了欧美尤其是美国的民主制度,转而拥护民主共和。当他注意到西方社会的弊端后,认为民主共和弊端横生,还是君主制好,于是同革命派展开论战,主张实行开明君主专制。
(1)从材料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梁启超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是什么?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做出了哪些努力?
(2)从梁启超的行为和思想,我们可知梁启超属于资产阶级中哪一派别?这一派别对于中国社会发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3)梁启超一生“善变”,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该如何看待这些“变”?
上一题 下一题 0.65难度 综合题 更新时间:2018-12-17 03:32:3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