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不到9个月的时间里,两国陆军一战于朝鲜,二战于辽东,三战于威海,海军在黃海也展开决战。清军“水陆交绥,战无一胜”,清廷被迫向日本屈膝求和。1895年4月,《马关条约》签订,清廷割地赔款,落得一个丧权辱国的结局。甲午之败,虽败于日本,但根在清廷,根在清军自身。“国势蹙也,财源匮也,民心涣也,威柄失也,而四者皆国之命脉所系。”

——《甲午战争120周年:必须有强大的实力》

材料二 ***曾给抗战期间的正面战场高度评价:“友军的协助是明显的,没有正面主力军的英勇抗战,便无以顺利地开展敌人后方的游击战争。”“七七事变到武汉失守这一时期内,国民党对日作战比较努力,同我党的关系比较好。”尽管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政府是在被迫的情况下放弃“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而转向抗日,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在抗战初期吸引了日军主力,有力地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

——摘编自卢俊茹《抗日战争研究综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自身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关系。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次中日战争对中国产生的政治影响。
上一题 下一题 0.65难度 材料分析题 更新时间:2019-04-03 11:43:3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